培訓效果評估是指受訓人員完成培訓任務后,對培訓計劃是否完成或達到效果的評價和衡量。內容包括對培訓設計、培訓內容和培訓效果的評價。那么員工培訓效果評估方法有什么呢?
一、方法
(一)非正式評估和正式評估
非正式評估是指評估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而不是用事實和數字來證明。非正式評價的優點是可以讓評價者在不知不覺中觀察到培訓對象的自然態度,減少了一般評價給培訓對象帶來的緊張,從某種意義上增強了信息的真實性和評價結論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另一個優點是方便易行,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時間和資源。從成本和收入的角度來看,它是值得的。此外,它不會給學員帶來太大的壓力,可以更真實、更準確地反映學員態度的變化,因為這些態度在非正式場合更容易表現出來,可以讓學員找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正式評估的優點是在數據和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判斷,使評估結論更有說服力;更容易以書面形式表達評估結論,如記錄和報告;評估結論可與原計劃進行比較。
(二)建設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
建設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
(三)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
培訓的定性評價方法是指評價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相關標準,在調查研究和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評價培訓效果的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評價結果只是一種價值判斷,如"整體培訓效果較好""培訓師的教學水平很高"因此,這些結論適用于評估不可量化的因素,如員工工作態度的變化。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都采用這種培訓方法。
培訓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方法只能對培訓活動和受訓人員的表現做出原則性、大致性和趨勢性的判斷,而定量評價方法則通過對培訓作用的大小、受訓人員行為方式的變化程度以及企業收入的數據解釋,在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揭示和闡述員工勞動行為的變化、技能的形成、質量的提高等方面的規律性,從培訓評價的定量分析中得到啟發,然后以描述的形式解釋結論。
二、培訓評估方案設計
員工培訓評估基本原則
客觀性原則。在評估過程中,評估指標的設計、權重的確定以及具體的定性、定量分析,都應盡量避免評估人的主觀因素對評估結果的影響,不僅要由有關專家或專業管理者、培訓人員進行打分和評判,還需將接受培訓者的意見納入評估的考察范圍,在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式時,要適當增加可量化指標權重,淡化評估的主觀性。
綜合性原則。即評估體系在目標考核層面不僅要評估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由培訓效果產生的非預期目標也應在評估結果中得以反映;不僅要評估培訓方案制定者的目標實現情況,還要與接受培訓者的需求相結合,評估培訓活動是否有助于實現接受培訓者的預期目標。
靈活性原則。要根據評估的目標和評估對象以及評估周期確定評估方法的采用。同時,接受評估者應享有對評估方案的話語權,評估制定者應在廣泛采納評估對象意見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的評估方法,并通過在實踐中的運用收集反饋信息以改進評估方案。
培訓效果評估作用
培訓效果評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培訓前的評估、培訓中的評估和培訓后的評估,其作用主要有:
(一)培訓前評估的作用
保證培訓需求確認的科學性。
確保培訓計劃與實際需求的合理銜接。
幫助實現培訓資源的合理配置。
保證培訓效果測定的科學性。
(二)培訓中評估的作用
保證培訓活動按照計劃進行。
培訓執行情況的反饋和培訓計劃的調整。
可以找出培訓的不足,歸納出教訓,以便改進今后的培訓,同時能發現新的培訓需要,從而為下一輪的培訓提供重要依據。
過程監測和評估有助于科學解釋培訓的實際效果。
(三)培訓后評估的作用
可以對培訓效果進行正確合理的判斷,以便了解某一項目是否達到原定的目標和要求。
受訓人知識技術能力的提高或行為表現的改變是否直接來自培訓的本身。
可以檢查出培訓的費用效益,評估培訓活動的支出與收入的效益如何,有助于使資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可以較客觀地評價培訓者的工作。
可以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培訓評估體系總體設計
培訓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其投資效果往往較難通過直觀手段檢測出來,這也使人們對培訓的效果產生懷疑。因此,有效的培訓評估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個全面的培訓評估,不僅要包括對課程、師資、時間、環境等培訓方案的評價,也包括對培訓需求、培訓的短期和長期效果以及后續追蹤情況等的考察,需要利用多種評估工具,從培訓的各個方面進行細致全面的分析評價。
企業員工培訓評估體系的總體設計,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程序和步驟:
對培訓需求的評估。需要正確地回答"這次培訓有否有必要"。
確定培訓評估目標。需要正確地回答"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就說明本項目的培訓就是成功的"。
設計培訓評估方案。需要正確地回答"如何評估,誰來評估,評估誰,評估什么,用何種方法評估,評估進行到哪一個層次(是反應評估、學習評估,還是行為或結果評估)",即需要:(1)明確評估的主體(2)弄清評估的對象。(3)規定評估的層次。(4)選擇評估的工具。
實施培訓評估方案
根據評估的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培訓項目進行調整。同時,還要做好以下三項基礎工作(1)建立培訓評估數據庫(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匯總)(2)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必要時用一些統計軟件,如 Excel、spss(3)撰寫培訓評估的報告
培訓評估結果的反饋。應及時與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反映員工培調與開發計劃及其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改進企業員工培訓體系提供可靠依據和具體的對策建議。
培訓評估方案的設計
(一)員工培訓需求的評估
實施培訓需求的評估,首先要由評估人員重新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即通過培訓需求分析來決定員工的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缺陷。可以從受訓人員及其直接上司、公司三個角度來收集培訓需求信息。
(二)作出培調評估的決定
在進行評估之前,培訓項目的組織者或實施者要對評估的目的與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和確認:
確定評估的目的這是一個決策者和培訓項目管理者向評估者表達評估意圖的過程,在進行培訓評估之前一定要明確評估的目的何在。評估的基本目的是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而管理者可能會因下列三個目的中的任意一個(也可能是幾個)而需要有關的信息和評價:(1)了解有關方案的情況,包括培訓項目是否有利于增進組織員工的績效、培訓項目是否能進一步改進。(2)使管理者知道方案已確實提供并實施,如果沒用提供,則要讓管理者明白采取何種措施來代替這個方案。(3)就繼續還是中止,推廣還是限制該方案作出決策。結合管理者的意圖,明確相關的培訓評估目的,這樣才能使評估報告有價值。
評估的可行性分析通過收集的相關資料確定評估是否有價值以及評估是否有必要進行,在進行對培訓項目的評估開始之前,要確定評估是否有價值,評估是否有必要進行,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必要的浪費,可行性分析包括兩個方面是決定該培訓項目是否交由評估者評估;二是了解項目實施的基本情況,為以后的評估設計莫定基礎。
明確評估的操作者和參與者評估操作者可分為外都評估操作者和內部評估操作者,決策者應當充分考慮其優缺點進行選擇,另外還要明確評估的參與者,評估過程并非評估者的事情,它涉及培訓對象、培訓的領導者、培訓管理人員及外部參與者。
(三)設計員工培訓評估方案
選擇培調評估人員
選定培訓評估的對象
確定評估層次和內容
選擇評估內容和指標企業培訓評估的全過程,包括培訓前的評估,培訓中的評估和培訓后的評估三個具體階段,其具體評估的內容和指標是:(1)培訓前的評估內容主要包括:①培訓需求的整體評估;②培訓對象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評估;③培訓對象的工作成效及其行為評估;④培訓計劃的可行性評估。(2)培訓中的評估主要內容包括:①培訓活動參與狀況的評估,包括目標群體的確認、培訓項目的覆蓋效率、培訓對象參與熱情和持久性等;②培訓內容的評估,包括培訓課程的構成、培訓強度、培訓量、培訓頻率和時間安排等;③培訓進度與中間效果的評估,包括培訓組織準備工作評估、培訓學員參與情況評估、培訓內容和形式的評估、培訓師和培訓工作人員評估,以及培訓設備設置和應用評估等;④培訓環境的評估;⑤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的評估,包括培訓機構的規模和結構特征、內部分工狀況、服務網點分布、培訓機構的領導機制以及溝通能力和協調機制,培訓師的素質和能力,培訓課程的安排和培訓師的工作態度等。(3)培訓后的評估主要內容包括:①培訓目標達成情況的評估;②實施培訓效果效益的綜合評估;③培訓主管工作績效的評估;④受訓者知識技能的提高與接受培訓的相關度評估。
建立培訓評估數據庫分為兩類:硬數據和軟數據.硬數據是對改進情況的主要衡量標準,以比例的形式出現,是易于收集的事實數據,可以分為四大類:產出、質量、成本和時間,它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業績衡量標準,在難以得到硬數據的情況下,軟數據就很有意義。常用的軟數據可以歸納:工作習慣、氛圍、新技能、發展、滿意度和主動性。
確定方案及測試工具提出并確定一套適合的評估實施方案,選擇適合的測試工具是培訓評估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評估方案構成了整個評估過程的框架,測試工具則提供收集數據、獲取信息的途徑,評估方案和測試工具與培訓項目、培訓對象的匹配程度則直接決定了培訓評估能否取得成功。
Copyright 2024 陜西星楓科技有限公司
陜ICP備18012436號
陜公網安備61011202000767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未央路80號 EMAIL:[email protected]
ICP經營許可證:陜B2-20240222 人力資源證: 陜人服證字[2022]第0106003123號
Powered by PHPYun.